首页 > 廉政要闻 正文

山海连心筑闽宁

稿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 2021-01-27 09:47:13

  开栏的话

  冬去春来,新年新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喜迎新春、鼓舞干劲、努力实干,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鲜活故事,展现新春新景、新事新风。

  新年伊始,讲述“闽宁模式”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跨越数千公里、绵延24年不断的闽宁情谊深深感动观众,也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再次受到关注。

  冬日的塞上,碧空如洗。记者来到位于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红砖赤瓦、燕尾山墙,仿佛置身于某座闽南小城。

  24年前的夏天,在福建援助资金支持下,作为扶贫移民点的闽宁村在一片戈壁荒滩上破土动工。2001年,新的闽宁镇成立,其发展驶入“快车道”,以产富民、产镇融合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原隆村是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移民组成的村子,2组11排2号是村民张君宁的家,家门口还挂着一块牌子:宁夏闽君劳务有限公司。

  2012年5月,张君宁一家搬迁安置到闽宁镇,很快就在当地一家葡萄酒公司找到了活计。这家公司由闽商创立,投资近22亿元,种植葡萄4万亩,栽植防风林木500万棵,预计开发完毕能解决当地1.3万人就业。

  眼见葡萄酒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张君宁不再打零工,转而做起了劳务经纪人。2019年5月,张君宁和妻子成立劳务公司,到现在已介绍人员务工3000多人次,其中就包括他的四婶杨调调。

  走进杨调调的家,新式平房贴满了光洁的瓷砖,客厅里茶几、沙发、暖气片、机顶盒等一应俱全。现在,杨调调每年春夏秋三季种葡萄,到了冬天种防风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每个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

  跨越数千公里,福建给宁夏带来了项目和资金,对推动闽宁镇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葡萄酒产业已发展为全镇最大的产业,带动了七成农户就业。”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介绍,依靠广大闽籍企业“造血式”扶贫,移民群众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银川市、永宁县两级纪委监委聚焦审批、执法、服务事项集中的重点领域、行业部门,特别是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岗位,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整治工作“疲”、态度“牛”、干事“虚”等作风问题,推动解决政策落地、办证审批等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永宁县纪委监委开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对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优先受理、跟踪处置、限期办结、及时反馈,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用好支援,更要自力更生。近年来,闽宁协作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

  走进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菇房车间,一格格的双孢菇紧密生长在“定制”的营养土中。它们头部浑圆,莹白如玉,原本是福建漳州一带的特产。

  2018年6月,经过前期考察论证,永宁与漳州有关部门签订产业协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双孢菇被“请”到闽宁镇开展工厂化栽培。“一期项目投资4500万元,年产销量1200吨,劳动用工全部是本地移民群众。”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龙介绍,除了跟本地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产销鲜菇外,公司还跟福建的深加工企业对接,准备上市“蘑菇脆”“双菇罐头”等多元产品,销售到国内外。

  从种植养殖到制造加工,从电子商务到文化旅游,近五年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闽宁镇共安排实施项目57个,使用资金2.46亿元。永宁县纪委监委会同闽宁镇纪委督促各单位完善扶贫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紧盯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分配、使用、受益等关口,严查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我们对去年发现的玉海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升级项目570万元未实施的问题进行核查后,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对县扶贫办主任进行约谈。”永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立平介绍,2018年以来,闽宁镇纪委共收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问责处理6人。

  二十多年来,一批批移民从贫瘠的“西海固”陆续搬迁到闽宁镇,目前常住居民达到了6.6万多人。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500元达到2019年的13970元,增长近27倍,昔日的“干沙滩”已蝶变为安居乐业的“金沙滩”。

  记者采访结束时,正赶上闽宁二小放学时间。闽宁二小又称“角美小学”,由闽宁镇的结对帮扶镇——福建省漳州市角美镇援建而成。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欢快前行,闽宁镇新的梦想正悄悄萌发。(记者 段相宇 黄秋霞 自宁夏银川报道)

>>><<<